劉國夫
概覽
劉國夫,1964年生於南京,1985年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油畫專業,現工作、生活於南京。
他的作品中,光感與氣感充分融合,「光」給畫面帶來了內在的深度,而「氣」則把光彌散到畫面的每一個部分。他運用美妙的藍灰色去構成畫面的基調,其畫筆下的作品氣象蒼茫。從近處看,筆觸凌亂且破碎;從遠處看,筆觸經過疊加形成後的效果卻是虛靜而通透的。
劉國夫的繪畫作品曾於英國、法國、瑞士、意大利、蘇格蘭、南非等世界多個城市展出並被廣泛收藏,2011年在江蘇省美術館、今日美術館、上海美術館舉行巡迴個展,同年參加第54屆威尼斯雙年展·平行展。2023年,香港蘇富比畫廊舉行了《劉國夫:昇華之境》個展,反響熱烈。劉國夫於 2016 年被法國知名干邑白蘭地品牌馬爹利選為香港馬爹利非凡藝術人物;他的巨幅畫作也被納入澳門美獅美高梅的主席典藏,永久在澳門展出。其世界各地重要私人收藏來自英國、法國、德國、摩納哥、瑞士、迪拜、印度、美國、加拿大、印度尼西亞、香港、澳門及中國內地。
作品
-
Flower No. 3《花 - 3》, 2017
-
Empty Cold 19-1《空寒 19-1》, 2019
-
Flower No. 9《花 - 9》, 2020
-
Flower No. 11《花 - 11》, 2020
-
Empty Cold 2020-1《空寒 2020-1》, 2020
-
Empty Cold 2020-2《空寒 2020-2》, 2020
-
Awakening《甦醒》, 2021
-
Pervasion No. 38《彌漫 - 38》, 2021
-
Empty Cold 2022-1《空寒 2022-1》, 2022
-
Cold Mountain No. 24-1 《冷山 No. 24-1》, 2024
-
Flower No. 24-2 《花 No. 24-2》, 2024
-
Pervasion No. 12《彌漫 - 12》, 2016
-
Pervasion No. 14《彌漫 - 14》, 2016
-
Pervasion No. 16《彌漫 - 16》, 2016
-
Pervasion No. 24《彌漫 - 24》, 2017
-
Pervasion No. 35《彌漫 - 35》, 2018
-
Pervasion No. 36《彌漫 - 36》, 2017-2018
-
Trace No. 5《痕跡 - 5》, 2018
展覽
-
Abstraction in Dialogue
2025年1月13日 - 2月28日 香港3812畫廊欣然呈獻《Abstraction in Dialogue》群展,探索藝術中超越國界與時代的抽象之美。展覽匯聚12位囊括戰後藝術大師到新晉藝術家的作品,展示每位藝術...閱讀更多 -
Abu Dhabi Art 2024
Booth M28 2024年11月20日 - 11月24日 Art Fairs3812 Gallery is thrilled to announce its inaugural participation in the prestigious Abu Dhabi Art 2024__...閱讀更多 -
青苔之上
劉國夫紙上作品展 2024年9月23日 - 11月29日3812畫廊將於 9月 23日 至 11月 29日 期間呈獻《青苔之上:劉國夫紙上作品展》,這也是藝術家首次在 3812畫廊展出紙上作品系列,完整地呈現於 2016至 202...閱讀更多 -
The Treasure House Fair 2024
Stand 106 2024年6月27日 - 7月2日 Art Fairs3812 Gallery is delighted to participate in the second edition of The Treasure House Fair. Our presentation features a c...閱讀更多 -
登峰造極的「春季藝術沙龍」
Spring Art Salon 2024年1月30日 - 3月1日 香港為迎接龍年,Citi ULTIMA 與 3812 畫廊再度聯手獻上春季藝術項目,聚焦多位當代藝壇大師,透過一系列風格各異而又各自精彩的畫作,為會員送上新年祝願。 Citi ULTIMA 特意邀請3812 畫廊創始及策展人許劍龍先生為會員精心...閱讀更多 -
劉國夫:昇華之境 | 香港蘇富比
2023年8月24日 - 9月8日 其它我們很榮幸地宣布即將在香港蘇富比畫廊隆重呈獻「劉國夫:昇華之境」展售會。 此次展覽由蘇富比主辦,是蘇富比亞洲 50 週年慶祝活動的一部分,展示了藝術家標誌性...閱讀更多 -
Summer VR Show: Express Yourself
2023年8月11日 - 9月2日 其它Midsomer's relaxing pleasure of holiday is made more enjoyable with 3812 Gallery's first summer VIP show,__strong_...閱讀更多 -
Treasure House Art Fair
STAND NUMBER 106 2023年6月22日 - 6月26日 Art Fairs3812 GALLERY IS PROUD TO JOIN THE TREASURE HOUSE FAIR AT THE ROYAL HOSPITAL CHELSEA, LONDON FROM 22 - 26 JUNE....閱讀更多 -
As Water
2023年1月26日 - 2月23日 香港展覽前言 莫友柯博士 適逢2023年屬五行中的「水年」,策展人許劍龍匠心獨運地以此為題,連繫多位著名藝術家,依「水」而歌頌萬物初生、欣欣向榮的盎然景象。「如水」的意涵極廣,它不但包涵了沉着自省的淡然和一種奔涌不息的氣勢,更象徵着一幅繁榮興盛...閱讀更多 -
淡之頌 | 劉國夫
2022年9月16日 - 11月5日 倫敦今年秋季,3812將於英國倫敦畫廊舉行劉國夫個人作品展「淡之頌」。是次個展首次展出劉國夫多個系列包括《花》、《彌漫》及《冷山》等的最新作品,分享及展示其最新藝術創作。 劉國夫1964年生於南京。在他的作品中,「光」與「氣」充分融合,「光」給...閱讀更多 -
精神與風景
2022年7月13日 - 9月10日 倫敦為了促進東西方的跨文化交流,3812畫廊舉辦展覽「精神與風景」,呈現中國當代藝術家的風景畫作,揭示其跨越時空之美。 自然風景是藝術史上最經久不衰的主題之一,在過去的幾個世紀裡一直激發著歐洲藝術家的靈感。而對於中國藝術家而言,其影響更加深遠&...閱讀更多 -
Masterpiece London
2022年6月30日 - 7月6日 Art Fairs, 倫敦For Masterpiece London 2022, 3812 Gallery is proud to present Spirit and Landscape, a curated selection of major landsca...閱讀更多 -
萬象萌生
2022年1月19日 - 2月28日 香港3812畫廊誠意呈獻「萬象萌生」(Blessings)展覽,以此作為2022年的畫廊首展。展覽將於1月19日至2月14日於3812畫廊香港空間舉行,將同場展出12位優秀當代藝術家的作品,於新一年向大家送上祝福。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華人視節...閱讀更多 -
「甦醒」特展
2021年7月16日 - 10月31日This year marks the first public exhibition of MGM Chairman's Collection, a response to modern China's vision for the fu...閱讀更多 -
淡之頌 — 劉國夫作品展
2021年4月13日 - 5月7日 香港劉國夫1964年生於南京,他在中國當代繪畫領域中,以獨特的繪畫語言,感性的表現手法,佔據了無可替代的位置,呈現出真正源自於精神層面的圖像。 在劉國夫的全新系列《花》和《石》中,黛色的斑駁筆觸形成有節奏的層次,從而產生了獨特的半透明美感。他的...閱讀更多 -
重新連線
2020年6月15日 - 10月31日 香港, 倫敦3812畫廊特別推出「重新連線」夏季特展,於6月15日迎來3812倫敦和香港畫廊的重新開放。閱讀更多 -
心·景(五)
張淑芬 | 何鳳蓮 | 李磊 | 劉國夫 | 曲磊磊 | 王璜生 | 王劼音 | 薛松 2019年6月21日 - 8月17日 倫敦3812 畫廊隆重呈獻本年夏季藝術家聯展「心·景(五)」,將於2019 年 6 月 21 日至 8 月 17 日在倫敦空間舉行。「心·景」自 2013 年首展以來,已經形成了一套有學術史視野的年度展覽序列,而此次...閱讀更多 -
顫動的重影
劉國夫 2018年11月6日 - 2019年1月12日 倫敦劉國夫的繪畫:顫動的重影 夏可君 繪畫總是等待它自身的某個時刻,等待它自身重新開始的時刻,既喜悅又惶恐,內心的顫栗體現為筆觸的抖動,恍惚之間,時光與油彩疊合起來,繪畫等待我們進入繪畫,在繪畫中呼吸,進入那另一種的存在。 每一次來到劉國夫的繪...閱讀更多 -
Art Taipei 2018
脈 · 絡 2018年10月26日 - 10月29日 Art Fairs參展藝術家:蕭勤、曲磊磊、劉國夫、何鳳蓮、王伊楚 地點:K01 展位,臺北世界貿易中心一館 來自香港專營亞洲現當代藝術的 3812 畫廊宣佈將於 2018 年 10 月 26 至 29日在臺北世界貿易中心一館舉行的第二十五屆臺北國際藝術博覽...閱讀更多 -
Art Taipei 2017
ELEMENTS 2017年10月20日 - 10月23日 Art FairsARTIST: Wang Jieyin | Liu Guofu Venue: Taipei World Trade Center Hall One __b_...閱讀更多 -
虛筆
劉國夫個展 2016年10月20日 - 11月19日 香港現代性繪畫的一切賭注就在於留下迷人呼吸的筆觸,繪畫的筆觸是一個藝術家給予世界的最美禮物,當我們看到劉國夫繪畫作品上迷人而迷離的筆觸,我們才真正感受到中國繪畫的魅力。 劉國夫接續了中國文化偉大的書寫性傳統,從倪瓚到龔賢,又與西方的抽象大師對話...閱讀更多 -
空間之奧
劉國夫 | 劉卓泉 | 魏青吉 | 林國成 | 張小迪 | 于洋 | 陳紅波 | 何鳳蓮 2015年12月11日 - 2016年1月10日 香港「空間」這個詞經常出現在西方建築學的詞彙表中,但是空間絕非一個專有的建築名詞,相反,在二十世紀,「空間」成了一個描述社會、政治和文化的關鍵詞,時常出現在這樣那樣的一般場合中,它既是具有普適性的抽象表達,又是實在事物的 常見名稱,就連形形色色...閱讀更多 -
典亞藝博 2015
2015年10月4日 - 10月7日 Art Fairs藝術家:林國成、 劉國夫、陳紅波、魏青吉、劉卓泉、何鳳蓮、Kim Robinson、Olivia Putman、Philippe Nacson 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Hall 5BC __stro...閱讀更多
新聞
-
Easter, Western art in symphony — 3812 Gallery featured on China Daily
2024年8月13日We are trilled to share that 3812 Gallery has been featured on China Daily on 9 August 2024: 'Easter...閱讀更多 -
劉國夫:昇華之境 | 香港蘇富比
2023年8月24日我們很榮幸地宣布即將在香港蘇富比畫廊隆重呈獻「劉國夫:昇華之境」展售會。 此次展覽由蘇富比主辦,是蘇富比亞洲 50 ...閱讀更多 -
UNLOCK THE SECRETS OF LIU GUOFU'S PAINTINGS
Webinar screening and Q & A | 5th October 6pm HKT / 11am GMT 2022年9月28日LIVE Q & A WITH MALCOLM MCNEILL, JOSHUA GONG AND CALVIN HUI Wednesday 5 October 6pm HKT / 1...閱讀更多 -
Summer Programme 2022
3812 Gallery London 2022年6月1日Our London Summer 2022 launches soon and we are bringing East and West ever closer! From 22 June - 6...閱讀更多 -
Dance Showcase: Pervasion
2021年4月30日Deeply connected with Liu Guofu’s paintings, acclaimed Chinese Contemporary dancer Yan Xiaoqia...閱讀更多
報導
出版
-
《收藏》藝術讀本
創刊號 2017平裝, 64 pages閱讀更多
Publisher: 3812畫廊
Dimensions: 300 x 255 mm -
Dusk Upon the Hush
Liu Guofu Works on Paper Exhibition 2024 閱讀更多 -
In Praise of Blandness
Liu Guofu 2022Soft cover, 154 pages閱讀更多
Publisher: 3812 Gallery
Dimensions: 215 x 280 mm -
劉國夫:昇華之境
香港蘇富比 2023 閱讀更多 -
心 · 景(二)
王璜生 | 梁銓 | 曹吉岡 | 劉國夫 | 林國成 | 朱建忠 | 王舒野 | 何鳳蓮 2015平裝, 41 pages閱讀更多
Publisher: 3812當代藝術項目
Dimensions: 270 x 221 mm -
心 · 景(五)
夏季藝術家聯展 2019平裝, 121 pages閱讀更多
Publisher: 3812畫廊
Dimensions: 270 x 222 mm -
空間之奧
劉國夫 | 魏青吉 | 林國成 | 張小迪 | 于洋 | 陳紅波 | 何鳳蓮 2015 閱讀更多 -
影痕的靈暈:劉國夫的虛筆
劉國夫 2016平裝/精裝, 170 pages閱讀更多
Publisher: 3812 畫廊
Dimensions: 280 x 215 / 286 x 222 mm -
顫動的重影
劉國夫 2018平裝, 57 pages閱讀更多
Publisher: 3812畫廊
Dimensions: 210 x 270 mm
Blog
-
ARTicle | 對話:劉國夫 X 郭東杰 X 許劍龍
2024年10月4日本文記錄了藝術家劉國夫與蘇富比亞洲區董事暨現代藝術部主管郭東杰、3812畫廊聯合創辦人許劍龍於《青苔之上:劉國夫紙上作品展》開幕酒會上的對談。藝術家分享了他對藝術創作及繪畫的核心價值的理解,以及他的水墨作品創作理念。 許劍龍(以下簡稱許):劉老師,您是如何理解是次展覽《青苔之上》的主題? 劉國夫(以下簡稱劉):這個主題是來自唐代詩人王維的一首名詩《鹿柴》,它其實是讚美自然的一種動態——「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在我創作早期,我認為中國藝術與西方藝術之間最大的區別,就在於面對自然的一個態度。選這樣的一首詩,正是因為這個名字與我的作品非常相稱。在這一批作品,大家基本上都能看到有花卉、或者自然景觀,與詩中描繪的那種荒野狀態是一致的,所以展覽主題就取得《青苔之上》這樣的名字。 在《青苔之上》的宣傳海報上面,我們強調了「紙上作品」,這是對介紹我這個展覽的一個註解。在紙上和在油畫布上的創作,從創作原理和藝術輸出的角度來看,並沒有任何區別。有些藏家朋友就會問,為什麼說基本上是一致的,還要在紙上創作呢?正是因為材料本身各有其獨特之處,所以我會在紙上和在油畫布上用油彩,甚至在水彩紙上使用油畫棒。最新的作品中,我在中國宣紙上使用毛筆及中國墨水,再搭配西方的丙烯水彩作畫,由於材質的差異,這種相對自由輕鬆的創作狀態,是常見的比較正統的創作無法達到的。 劉國夫,《花 Z-6》,2024年,紙上油彩,76 x 106cm 劉國夫,《彌漫-P01》, 2019年,紙上油畫棒,79 x 108cm 許:去年為慶祝蘇富比亞洲五十週年,我們在香港蘇富比藝術空間成功舉辦了《劉國夫:昇華之境》展覽。東杰,為什麼你會選擇劉國夫老師作為你在香港蘇富比藝術空間的年度藝術家?當你看到劉老師的作品在香港蘇富比藝術空間的最終呈現時,你有什麼感想? 郭東杰(以下簡稱郭):首先,我是劉老師的大粉絲。雖然我去年才有機會為劉老師舉辦他在蘇富比的首次個展,也是慶祝我們蘇富比亞洲五十週年的現代藝術展裡唯一的藝術家個展,但是我對劉老師作品的喜愛,可以上溯到2014至2015年,有近十年的時間。 2014年,我看過劉老師的作品後,我很驚喜發現了這一位如此優秀的藝術家;在2019年左右開始,我陸陸續續有機會在拍賣場上經營他的作品,每一次反響都很好;到2023年疫情結束的時候,我通過許先生的介紹,有機會親自拜訪劉老師。 我們首次見面就徹夜長談、意見一致,就是必須要在當年,即2023年為老師做一個個展,那就是我們去年在呈現的《劉國夫:昇華之境》這個展覽。 我覺得劉老師給我的震撼是,我一看他的畫,我就覺得非常的平靜,而且整個人都昇華了。那次我給蘇富比拍了一個三分鐘的視頻,其實我跟劉老師的訪談接近有五十分鐘。劉老師給了一個答案,說他的作品、和他認為的藝術,是要能夠安撫靈魂的,這四個字深深的感動了我,所以我們的展覽的名字就叫做《昇華之境》。當時做這個展覽的時候,我們的目的非常明確,就是傳達一個訊息給觀眾:劉國夫的藝術到底代表什麼。 香港蘇富比藝術空間《劉國夫:昇華之境》展覽現場 許:劉老師,在藝術創作中,你要表達一種什麼的想法,或者是有一個什麼的訊息要跟大家分享? 劉:藝術作品能夠引發人們的情感,即是一種人類的共情狀態。對於我個人來講,每個人在生命的過程中,都能感到生命的無奈和悲喜。藝術創作的整個核心價值是作為人的一種情感輸出。我既然是整個社會的一份子,我相信當我真誠表達我的作品的時候,一定是會產生共鳴的。所以在創作作品的時候,重要的就是真誠。 劉國夫,《冷山 Z-2》,2024年,紙上油彩,106 x...閱讀更多 -
ARTicle | As Water
Dr. Malcolm McNeill 2023年1月25日2023 is a water year in the cycle of the five phases. Curator Calvin Hui has taken this to heart in this exhibition, bringing together...閱讀更多 -
ARTicle | Painting of Entropy
Joshua Gong 2022年8月22日When viewing paintings by Liu Guofu, there appears to be a slow dispersion on canvas, and smooth energy flows out of the flat surface. Such...閱讀更多 -
ARTicle | Blessings
2022年1月19日In this ARTicle, we would like to introduce Blessings, an artistic theme shrouded with spiritual meaning for the 12 featured artworks, that resonate with different...閱讀更多 -
從企業收藏到城市名片:許劍龍與美高梅「主席典藏」
2021年9月15日從企業收藏到城市名片:許劍龍與美高梅「主席典藏」 本期ARTicle著眼于3812畫廊聯合創辦人許劍龍先生的企業藝術收藏觀與美高梅“主席典藏”的構建與發展。 企業藝術收藏的歷史由來已久,如今,企業收藏已經成為全球藝術品市場高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之一。在20世紀80年代末期,企業收藏的實踐進入了全球擴張的快速發展期,無論在歐美還是亞洲,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藝術收藏可以拓展企業品牌的文化內涵,彰顯企業的文化品味,並在與藝術的頻繁互動中打造自己的企業文化形象。在澳門,當地的龍頭企業美高梅中國控股有限公司也建立了自身的藝術收藏計畫,從早期對於酒店空間的藝術元素的需求到2015年提出構建美高梅“主席典藏”收藏計畫,在六年間已經從最初設想的10件“主席典藏”藝術作品的收藏發展到如今的300余件企業藏品,形成了龐大且持續運作的體系。回溯“主席典藏”的發展,該項目不僅針對企業功能性的實用需求,更趨於以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去對待藝術收藏和藏品建設,並針對企業的實際需求與澳門城市文化的建設不斷調整自身的文化策略和運營策略,這其中,長期以來擔任美高梅藝術顧問的許劍龍對“主席典藏”的組織與策劃有他獨到的見解,對於這位出生於香港的藝術管理者來說,如何為澳門的龍頭企業打造出一條富有特色的收藏路徑,在藝術收藏的過程中助推企業文化形象的發展以及城市文化旅遊的建設,是他要在不斷思考中推進的一項挑戰。因此在企業收藏的基礎需求與專業化的探索上,他針對回應何超瓊的文化願景及其企業的未來發展策略而提出了許多前瞻性的真知灼見和突破性的收藏觀點,造就了一個值得研究和討論的經典策劃案例。 緣起:企業收藏的務實需求 “主席典藏”可以追溯到2015年美獅美高梅酒店專案的施工階段,伴隨著該專案的日漸成型,時任美高梅中國控股有限公司聯席董事長及執行董事的何超瓊女士需要找一位元藝術領域的專家為美高梅企業收藏進行規劃,在眾多世界頂尖的藝術顧問與策展人之間,許劍龍脫穎而出,後者作為著名的文化企業家、策展人、收藏家,常年活躍於香港和倫敦的藝術界。與美高梅合作之時,許劍龍剛好創立了全球首個當代水墨藝術博覽會“水墨藝博”,其後再創建一個以當代水墨藝術為題的水墨藝術平臺“水墨現場(INK NOW)”, 他對中國文化和華人藝術的當下發展與美高梅的當時關注華人藝術發展的思想理念一拍即合。許劍龍成為“主席典藏”項目的負責人和執行人,主要負責藝術品收藏與提出管理藝術收藏的專業工作。回憶起這段歷史,他說:“不知是不是命運的安排,這幾年我非常忙碌,但心中的願景和價值觀卻也得以寄託於不同的平臺與機會,通過一些新的思維帶領公眾參與和反思藝術,推動東方文化的當代表現。” “主席典藏”的發起出於酒店公共空間陳設的實用功能需要,起初的規劃只提及十件藝術作品的收藏。隨著工作的推進,何超瓊在2016年決定擴大美高梅的藝術作品收藏數量,提議許劍龍以總體策劃人的角色為美獅美高梅建築項目的內部空間搭配藝術作品。在2018年酒店正式開業之際,正在興建的美獅美高梅豪華酒店別墅“雍華府”(The Maison) 進一步地擴大了藏品需求,“主席典藏”收藏數量逐漸從十件作品演變成三十件作品之多,其中不乏在中國當代藝術史中頗具意義的經典作品。時至今日,美高梅已經形成囊括古董地毯、現當代繪畫、雕塑及裝置等超三百餘件大規模企業收藏,陳列在酒店各處的藝術品不僅提升了建築空間的審美效果,更進一步發揮美高梅這樣一個國際平臺的影響力,如許劍龍所說: 我認為美高梅的藝術收藏應該作為文化資產跟澳門乃至大灣區的所有人分享,透過美高梅這樣一個重要的國際平臺,把藝術和文化旅遊綜合起來,推動東方文化的當代表現,帶領公眾討論中國藝術文化在全球的價值和發展趨勢,同時間把藝術品收藏活化,不止是在公共空間內進行陳設,也要以不同的方式進行策劃和呈現,並與持份者互動交流。 文化意識:遠大視野下的品牌建構 自“主席典藏”的策劃運營工作起,許劍龍常以“策展人”“藝術顧問”等身份出現在相關新聞報導中,但結合該藝術專案近幾年的一系列動作來看,他顯然並未被任何頭銜所掣肘,而是對美高梅集團的企業收藏有著進一步的長遠規劃。“主席典藏”自構建以來大致分為三個發展階段:分別為2015-2017年,配合美獅美高梅酒店陳設的建築專案計畫;2018-2019年,圍繞美獅美高梅酒店別墅“雍華府”展開的藝術收藏計畫;以及2019年開始推出一系列藝術項目,如在2021年以“蘇醒”為主題的藝術收藏與公共展覽計畫。前兩階段的收藏主要在配合美獅美高梅的建築陳設,將自身定位規劃為美高梅企業藝術之路的重要一環。許劍龍提出該階段的核心關鍵字:“旅程”。一方面呼應著美高梅是旅遊地標的核心屬性及作為澳門城市形象的文化名片,也暗示了美高梅可以朝著一個更加多元化的、雲集公眾思想與情感經驗交流的方向去發展,以藝術的形式為遊客提供了更加豐富的文化視覺體驗。另一方面,“旅程”的深層概念源自延綿東西方的絲綢之路,得益於這條貫穿東西的橋樑,華夏文化歷經數千載演進在宋元至明初時期達到登峰造極之勢,馬可·波羅通過絲綢之路感受繁榮富強的中華文明與精神,並將一路偉大而神奇的見聞付諸筆端,極大地撼動了西方對古老東方的守舊印象,這是構思“主席典藏”收藏脈絡的靈感起點,亦是其對於收藏實踐和藝術活動“以中國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美美與共”的美好暢想,以及對藝術市場與國際平臺的展望。 2021年,“美高梅主席典藏展—‘蘇醒’”與“美高梅‘蘇醒’大灣區當代藝術論壇”於澳門美獅美高開幕,兩場重量級活動的同時發佈,向公眾呈現了美高梅藝術收藏與研究的最新成果。“蘇醒”引用嶺南文化中特有的醒獅意象寓意今日中國的“文化蘇醒”。許劍龍推薦邀請劉國夫、薛松、洪易等藝術家為“蘇醒”主題創作全新作品,將中華文化的“復蘇”之意與美高梅“獅王”的精神象徵融合,以當代藝術與多元文化的創造力和生命力傳遞企業的創新精神和愛國情懷。這是一次突破性的嘗試,許劍龍認為如何為東方藝術美學打造出具獨特性的當代表達,豐富世界文化生態的多樣性與差異性,並且在尊重豐富文化樣態的格局下將本土文化、東方審美與西方表達綜合出新的方向,是美高梅下一階段應該重點關注的方向。通過“蘇醒之獅”的意象,既寓示著悠久文明古國的思想、文化與藝術伴隨百年來的國力復興和崛起正日漸展露大氣磅礴的面貌,也呼應著後疫情時期人類文化共同體的進與退。從這三部分的收藏線索來看,許劍龍為“主席典藏”建立起了一套富有體系價值的收藏秩序,無論是從定位的切入、體系的開展、規模的構建還是從資源社會共用角度來說,其都緊握著國際文化環境而不斷向自身、向企業、向社會招手,並通過展覽和論壇等活動回應當下的時代語境、尋求多元的合作和討論,讓“主席典藏”得以形成一個長遠性、穩定性發展的良性循環系統,這或許可為中國企業的藝術收藏提供些可借鑒的範本。 因地制宜:“作為文化資產的建築師” 對於美高梅“主席典藏”應該收藏什麼樣的藝術,在數次與何超瓊和她的董事局的協商中,許劍龍提出了收藏20世紀華人藝術家的收藏觀念。在上世紀中國藝術的發展歷程上,有大批華人藝術家在動盪年代出於各種原因遠赴海外,旅居歐美等地並受到他國藝術文化的影響,吸取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藝術語言二者精粹,碰撞出獨特的個人創作語彙。許劍龍希望在藝術品收藏方面秉持著學術性的原則,這一時期,他已開始發表以“東方根性,當代表達”來概括東方美學在當代藝術發展生態中的座標位置,在累積了一定數量的藏品後,許劍龍針對性的藝術品管理和營運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他意識到企業藝術品購藏作為一種新型資產配置和管理手段的可持續發展潛力:“這些作品代表了藝術家個人發展的旅程,亦代表了20世紀中國藝術發展的旅程。我不僅考慮了藝術的文化和歷史價值,也將藝術品作為資產去配置和管理,它與企業未來的發展是密切相關的。”企業的根本性質不同於公共藝術機構,因此需要更周詳地考慮如何處理商業與藝術之間的關係。他把自己類比為“文化資產的建築師”,需要對整個專案板塊縝密佈局,將藏品作為一種文化資產進行資源“活化”,通過研究性展覽和與學術界的互動轉換文旅體驗,構造持續性的收藏體系,與公眾共用人類文化藝術財富的同時亦促進企業與城市的旅遊業發展,兼顧藝術初心與經濟效益。 在藝術收藏方面,“主席典藏”也會以委託製作的方式特邀藝術家根據實際空間進行藝術創作。在整體的思考與規劃之中,許劍龍把美高梅建築空間視為一個具有藝術感受、生活細節乃至歷史語境的綜合場域,為了實現視覺效果和實際體驗的最大化,他在邀約藝術家創作前首先會綜合評估場地的牆面、層高、性質、周邊陳設等實際條件,再因地制宜地向藝術家提供收藏方的需求,包括形式甚至主題構想。“當然,我並不會讓商業環境淩駕於藝術創作的自由度,例如前幾年委託蕭勤老師為“主席典藏”創作時,只會提及希望能夠呈現《光之躍動》系列。”最後藝術家結合收藏需求,創作出寬9米、高1.6米的布面丙烯《光之躍動2016》,該作品延續了蕭勤先前對西方美學與東方哲學的思辨性融合,成為美高梅收藏的重點作品。除了基本條件以外,本土的風俗習慣和信仰文化也成為收藏實踐的一大考量因素。例如,“風水”作為一種研究環境與宇宙規律的古老相地之術能夠為個人、企業與城市的發展加持天賜的自然力量,許劍龍則特別提及他的工作需要定期與風水師進行溝通:“一些雕塑藝術的材料和形狀一定要跟風水搭配,否則不行。有時候儘管選擇了藝術家,但他們的作品實在沒法符合風水的條件所以只能放棄,這還蠻有意思的。” 這種把公共空間變成展場環境的策劃方式,讓藝術潛移默化地介入到澳門城市的商業、生活以及文化語境中,帶出策劃者鮮明的視角和策略。許劍龍曾解釋“收藏”與“空間”相互協同的運營模式:” 在藝術收藏方面,“主席典藏”也會以委託製作的方式特邀藝術家根據實際空間進行藝術創作。在整體的思考與規劃之中,許劍龍把美高梅建築空間視為一個具有藝術感受、生活細節乃至歷史語境的綜合場域,為了實現視覺效果和實際體驗的最大化,他在邀約藝術家創作前首先會綜合評估場地的牆面、層高、性質、周邊陳設等實際條件,再因地制宜地向藝術家提供收藏方的需求,包括形式甚至主題構想。“當然,我並不會讓商業環境淩駕於藝術創作的自由度,例如前幾年委託蕭勤老師為“主席典藏”創作時,只會提及希望能夠呈現《光之躍動》系列。”最後藝術家結合收藏需求,創作出寬9米、高1.6米的布面丙烯《光之躍動2016》,該作品延續了蕭勤先前對西方美學與東方哲學的思辨性融合,成為美高梅收藏的重點作品。除了基本條件以外,本土的風俗習慣和信仰文化也成為收藏實踐的一大考量因素。例如,“風水”作為一種研究環境與宇宙規律的古老相地之術能夠為個人、企業與城市的發展加持天賜的自然力量,許劍龍則特別提及他的工作需要定期與風水師進行溝通:“一些雕塑藝術的材料和形狀一定要跟風水搭配,否則不行。有時候儘管選擇了藝術家,但他們的作品實在沒法符合風水的條件所以只能放棄,這還蠻有意思的。”...閱讀更多 -
ARTpiece | 塞·湯伯利與劉國夫的《冷山》
2020年11月17日出生於中國南京的上海藝術家劉國夫與出生於美國的畫家、雕塑家和攝影師塞·湯伯利(Cy Twombly)無形間承擔著相同的使命。儘管他們生活的年代相差四個多世紀,相距一萬多公里,但人類對「交流」的渴望和本能使這兩位藝術家水乳交融。 本期的ARTpiece著眼於劉國夫的作品《冷山-7》與塞·湯伯利創作於1971年的混合媒介作品《Nini's Painting [Rome]》。 塞·湯伯利,《Nini's Painting (Rome)》,1971,布上油性油漆、蠟筆、鉛筆, 261 x 301 cm,© 布洛德博物館 「湯伯利的藝術揭开了一個呈現書寫性線條與圖形的迷人宇宙,它蘊含著豐富的涵義。湯伯利所關注的終極主題無非是人類生來對交流的渴望,在這種渴望的驅使下,我們不斷創造與生產能夠被他人理解和擴延的意義。」 ——羅伯塔·史密斯(Roberta Smith)寫於《紐約時報》 在劉國夫於2016年創作的作品《冷山-7》中,我們可見藝術家對書寫性傳統,以及在筆法中尋找純粹精神語言的迷戀。畫面裡,冷青色的斑駁筆觸交疊形成富有韻律的層次感,並呈現出通透的秀色。具有書寫性卻有意模糊的斑痕和肌理在層層疊疊之間創造出脆弱冰寒的質感,如夢似幻,又似澹 水生烟 。 劉國夫,《冷山-7》,2018,布上油畫,180 x...閱讀更多 -
ARTicle | 《浮顯的顏色:論劉國夫》
安德魯•班雅明教授著 2020年6月19日3812畫廊「ARTicle」隔週精選策展人、學者及藝評家的精彩文章,第四期為您帶來世界知名哲學教授安德魯•班雅明的《浮顯的顏色:論劉國夫》,解析3812藝術家劉國夫的顏色美學。 浮顯的顏色:論劉國夫 安德魯•班雅明教授 著 論及繪畫,向來似乎咸認顏色即是一切。在歐洲藝術史 上,顏色始終被施加雙重的約束。首先,為了突顯人體——從而將人體作為形體化(incarnation)的場域,令顏色不可或缺。肉體性(carnality)有賴顏色。顯然,這是黑格爾 (Hegel)在其《美學演講錄》(Lectures on Aesthetics)的精闢見解; 黑格爾對顏色在繪畫中的呈顯的研究中,一部分就是探求顏色與形體化的關聯―顏色具有某種持續的象徵性語域(register)。顏色承載意義,相異的色彩具有不同的語域。在歐洲藝術中,顏色至少和這二項息息相關。然 而,從具象往抽象的轉變代表顏色的負擔業已減輕。抽象——而更精確而言,作為過程的抽象之舉(abstracting)——將顏色帶入其過程中。然而,顏色依然關係到抽象以前的事物。顏色由一套複雜的關係所界定,而本文將把後者統稱為顯色效應(colouring eect)。儘管人們今日持續書寫色彩的歷史,然而這些色彩的歷史仍由顯色效應所構成。 劉國夫,《瀰漫 - 5》,2014,布面油彩,150 x 130 cm 如果顏色具有另一種可能——不僅關乎顏色的運用,而是讓顏色對思想提出截然不同的要求、一個使顏色超越顯色效應的要求——則必須能夠限制這些各異的語域。那番必須促使顏色的呈顯超越某種可悲的殘餘物(它會是某種抽象,後者將被理解成宣告其失去形體並從而無以形體化的顏色)、或是某一象徵語域,抑或曾被重新定位為裝飾性的事物。超越的彼岸(the beyond)——即是另一種工作(work)、顏色的另一種可能——並非烏托邦式的嚮往。 彼岸正出現在藝術其作工——亦即藝術作品之作工——召喚某些方式之際,這些方式遂使向來促發回應的傳統手法不再高居支配的地位。 劉國夫的畫作發出這般召喚——透過作品,可以明顯看出顏色足以促成消散的形式(forms of dispersal),這些形式徹底中止對顏色賦予任何真實意義上的純粹性(solidity) 或整體性(unity)。而且,顏色再也不會是一個場域條件...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