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 | 黃冠余《荷,非荷》

2020年7月31日
黃冠余,《對影》,2007,麻布、油彩、綜合材料,200 cm x 414 cm
黃冠余,《對影》,2007,麻布、油彩、綜合材料,200 cm x 414 cm

3812畫廊「ARTicle」隔週精選策展人、學者及藝評家的精彩文章。

 

ARTicle 07: 本週我們呈現一篇來自黃冠余個展圖錄《荷,非荷》的同名文章,帶您欣賞黃冠余筆下在「似與不似」之間的東方審美意境。

 

荷,非荷

 

從明代徐渭的大寫意荷花,清初八大山人獨步古今的墨荷藝術,到近現代齊白石的紅花墨葉與張大千的潑墨彩荷,荷花有「出淤泥而不染」的聖潔,有「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嬌羞,還有「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絢爛。黃冠余畫中的荷,卻有所不同,黑色的荷朵,枯枝殘葉,錯落參差,池塘里看的見荷,卻看不見花,正如黃冠余本人所說「我畫的荷,是荷,又非荷。畫荷的人太多了,畫成像荷的人很多,畫的不像荷的人更多。但是畫的是荷又非荷的人,卻很少,這是一種境界,也是我個人在藝術上的創造。」

 

黃冠余,《漣漪》2006,麻布、油彩、綜合材料,180 cm x 180 cm

 

是荷,又非荷。似與不似之間,是東方美學的內核,是中西繪畫的界限,更是黃冠余藝術創新和審美追求的體現。 黃冠余用西方油畫這一舶來的藝術手法,本著對中國自古以來的創作理念--在似與不似之間的深刻理解,刻畫出了富有東方內涵的審美意境。正如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在評價黃冠余時說「他的作品足以站在東方和西方藝術之間抗衡。」這種抗衡不是絕然的對立,而是在探索中展現的全新的繪畫理念和個性的繪畫語言。

 

黃冠余,《大音希聲 2》,2006,麻布、油彩、綜合材料,138 cm x 276 cm

 

黃冠余摒棄了具象的三維空間思維所表現的油畫寫生模式,用平面感描繪出荷葉、蓮蓬、蘆葦、野草、枝蔓相互交錯呈飛舞的狀態,它們姿態萬千,錯亂重生。《大音希聲 2》中的荷桿依然堅挺,在凜冽冷風中頑強抗爭;《金色荷塘 2》中細密的雨絲飄落在殘荷上,感受著「紅藕香殘玉簟秋」的清冷。殘荷雖接近生命的終結,卻堅守這份凋零,用它孕育新的生命,此刻的生命狀態最可貴,最動人。然而這些形象實質又是抽象的點、線、面,其中承載著作者內心湧動的生命情感,對自然的讚禮,對親近自然生命之態的感動。黃冠余借以情感為基底的抽象意志表現其內在淡泊,平和生命狀態,并與荷的姿態互相呼應,在似是而非中脫離了中國傳統寫意藝術的概念,也與西方抽象藝術中的形式主義拉開了距離。

 

黃冠余,《金色荷塘 2》,2007,麻布、油彩、綜合材料,200 cm x 150 cm

 

黃冠余,《金輝》,2005,麻布、油彩、綜合材料,200 cm x 150 cm

 

黃冠余的畫中雖可見西方現代抽象藝術構成的表現方式,其中中國藝術的意象之美,卻將其作品帶到了新的高度,這貌似不合的「中體西用」實質上體現了和諧的統一,孕育了創新。黃冠余運用西方油畫創作中統一的色調再現了中國畫高雅空靈的意境效果。畫面追求盈滿和充實的視覺表現,飽滿模糊猶如水墨氤氳,反而突出了「虛」,「空」的意象之美。如作品「荷夢」、「獨語」中,表現了難以捕捉的空, 如光,影,水氣等等,似幻似真。這種空、淡、虛、無的詩境和畫境都包含了道的思想精髓,看似無形的意象在色調和筆韻的變化中變得充盈,勾勒出的形狀在似有似無的氣氛中升華為一種不爭名利恬淡的心境和趨近自然的生活狀態。

 

黃冠余,《荷夢》,2014,麻布、油彩、綜合材料,140 cm x 200 cm

 

 

黃冠余,《獨語》,麻布、油彩、綜合材料,140 cm x 276 cm

 

似荷,帶出了荷的形;非荷,留下了荷的態;似荷非荷中,余下了心境和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