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 | 對話:劉國夫 X 郭東杰 X 許劍龍

October 4, 2024
ARTicle | 對話:劉國夫 X 郭東杰 X 許劍龍

本文記錄了藝術家劉國夫與蘇富比亞洲區董事暨現代藝術部主管郭東杰、3812畫廊聯合創辦人許劍龍於《青苔之上:劉國夫紙上作品展》開幕酒會上的對談。藝術家分享了他對藝術創作及繪畫的核心價值的理解,以及他的水墨作品創作理念。

 

許劍龍(以下簡稱許):劉老師,您是如何理解是次展覽《青苔之上》的主題?

 

劉國夫(以下簡稱劉):這個主題是來自唐代詩人王維的一首名詩《鹿柴》,它其實是讚美自然的一種動態——「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在我創作早期,我認為中國藝術與西方藝術之間最大的區別,就在於面對自然的一個態度。選這樣的一首詩,正是因為這個名字與我的作品非常相稱。在這一批作品,大家基本上都能看到有花卉、或者自然景觀,與詩中描繪的那種荒野狀態是一致的,所以展覽主題就取得《青苔之上》這樣的名字。

在《青苔之上》的宣傳海報上面,我們強調了「紙上作品」,這是對介紹我這個展覽的一個註解。在紙上和在油畫布上的創作,從創作原理和藝術輸出的角度來看,並沒有任何區別。有些藏家朋友就會問,為什麼說基本上是一致的,還要在紙上創作呢?正是因為材料本身各有其獨特之處,所以我會在紙上和在油畫布上用油彩,甚至在水彩紙上使用油畫棒。最新的作品中,我在中國宣紙上使用毛筆及中國墨水,再搭配西方的丙烯水彩作畫,由於材質的差異,這種相對自由輕鬆的創作狀態,是常見的比較正統的創作無法達到的。

 

劉國夫,《花 Z-6》,2024年,紙上油彩,76 x 106cm
 

劉國夫,《彌漫-P01》, 2019年,紙上油畫棒,79 x 108cm

 

許:去年為慶祝蘇富比亞洲五十週年,我們在香港蘇富比藝術空間成功舉辦了《劉國夫:昇華之境》展覽。東杰,為什麼你會選擇劉國夫老師作為你在香港蘇富比藝術空間的年度藝術家?當你看到劉老師的作品在香港蘇富比藝術空間的最終呈現時,你有什麼感想?

 

郭東杰(以下簡稱郭):首先,我是劉老師的大粉絲。雖然我去年才有機會為劉老師舉辦他在蘇富比的首次個展,也是慶祝我們蘇富比亞洲五十週年的現代藝術展裡唯一的藝術家個展,但是我對劉老師作品的喜愛,可以上溯到2014至2015年,有近十年的時間。

2014年,我看過劉老師的作品後,我很驚喜發現了這一位如此優秀的藝術家;在2019年左右開始,我陸陸續續有機會在拍賣場上經營他的作品,每一次反響都很好;到2023年疫情結束的時候,我通過許先生的介紹,有機會親自拜訪劉老師。 我們首次見面就徹夜長談、意見一致,就是必須要在當年,即2023年為老師做一個個展,那就是我們去年在呈現的《劉國夫:昇華之境》這個展覽。

我覺得劉老師給我的震撼是,我一看他的畫,我就覺得非常的平靜,而且整個人都昇華了。那次我給蘇富比拍了一個三分鐘的視頻,其實我跟劉老師的訪談接近有五十分鐘。劉老師給了一個答案,說他的作品、和他認為的藝術,是要能夠安撫靈魂的,這四個字深深的感動了我,所以我們的展覽的名字就叫做《昇華之境》。當時做這個展覽的時候,我們的目的非常明確,就是傳達一個訊息給觀眾:劉國夫的藝術到底代表什麼。

 

香港蘇富比藝術空間《劉國夫:昇華之境》展覽現場

 

許:劉老師,在藝術創作中,你要表達一種什麼的想法,或者是有一個什麼的訊息要跟大家分享? 

 

劉:藝術作品能夠引發人們的情感,即是一種人類的共情狀態。對於我個人來講,每個人在生命的過程中,都能感到生命的無奈和悲喜。藝術創作的整個核心價值是作為人的一種情感輸出。我既然是整個社會的一份子,我相信當我真誠表達我的作品的時候,一定是會產生共鳴的。所以在創作作品的時候,重要的就是真誠。

 

劉國夫,《冷山 Z-2》,2024年,紙上油彩,106 x 76cm

 

之前,我的作品基本上是場域比較大的,比如說像《敞》、像《冷山》、像《瀰漫》,是偏抽象的、邊界感不太明確的,有一種不斷彌漫的構圖;兩年前開始,我又選擇了畫花。之前的題材是相對比較廣大的,而花其實是一種更加個體的、更加微小的題材。

我將花視作生命的象徵。比如《青苔之上》,我在畫的過程中,它裡面有正在開放的花,也有正在衰敗的花,就像我們的人生一樣,在整個過程中有悲有喜,兩者是同時存在。

花也是日常事物的代表。在我對藝術的理解中,我往往並不想取一個宏大的、過度強烈的、可能會引起別人聯想的題材。我認為藝術真正重要的,或者說藝術家應該要做到的事,是通過藝術作品將我們日常司空見慣的事物呈現出不一樣的的觀看經驗,即我一直在強調的「陌生感」。我覺得這種日常的陳述帶來的視覺差異性,是藝術中最重要的一點。

 

劉國夫,《青苔之上-3》, 2024年,紙本彩墨,70 x 138cm

 

許:東杰,你對藏家和觀眾表達了對劉老師的強烈信心,請問你對於劉老師的作品如何評價?

 

郭:首先,我是被劉老師的作品所打動的,正如剛才提到,我是先看到了劉老師的作品,然後看了接近了八年,我才正式認識劉老師本人,所以我主要是先被作品的氣質所打動。其次,我們做拍賣的人看很多不同藝術家的作品,所以我覺得劉老師的作品給我一種強烈的原創性跟獨特性,如果用劉老師的話來說,就是差異感、陌生感,我相信這是一個很棒的感覺。

 

劉國夫,《花》,《青苔之上-5》,《花》,2024年(左起),紙本水墨,138 x 70cm

 

許:水墨其實可以很傳統的,但是劉老師的水墨作品既有一種東方美,又有一種西方的感覺。劉老師,您在創作水墨作品時,你是如何將它們融入到您現有的創作體系中的?

 

劉:有兩點是比較重要的,我之前所有的布上油畫作品,在創作的時候,我是一直要強調「理解」;所謂的理解,就是繪畫的核心價值到底是什麼;「核心價值」,就是藝術家一定要在自己的畫面中呈現跟你自己的文化經驗、獨特的語言方式或型態,因為藝術的核心價值,是強調差異性的。

我們今天不管是藝術創作還是生活,我們近一百年都以西方經驗為主,這是在我們生活、藝術創作中,大家都是能看到的。我剛才講藝術是強調差異性的,所以當我們在工作的時候,我們需要一個座標,這個座標就是已經發生過的文化現象,比如說這一百年來從塞尚、從西方後現代、後印象派開始,一直到今天,他們所完成的文化現狀的狀態。只有當你面對已有的文化形態、清楚了解這些面貌,並且在創作時強調差異性的前提下,你才能去有效的工作。有效的工作就是說,你時刻要在創作前記住一個核心價值,就是說「我要與已有的畫作產生距離」。


劉國夫,《花 Z-3》, 2023年,紙上油彩,74 x 80cm
 

在我的布上油畫作品裡,因為要強調這種異有的差異性,所以我是從材料本身,就是油畫材料本身,包括從技法、語言方式出發,是和西方那種直接的、材料性的理解和工作方式其實是不一樣的,因為希望我的作品有更多的中國的水性的、玉一般的通透質感。我希望用一種很薄的、很東方式的、很含蓄的這種語言方式,來獲得一種像玉石般的那種堅韌和厚實。我們前面談到我的藝術作品的創作是崇尚自然和崇尚生命本身,所以「自然」是重要的元素,它是一種未知和一種變化。而「水」完全呈現我對於藝術的本質的一個理解,所以我在介紹自己的作品的時候,我說我是借鑑了西方的水彩畫或中國水墨畫的那種靈動。

關於我水墨畫創作的出發點,我並不想用中國傳統的水墨或宣紙材質,來獲得一個傳統中國畫家理解繪畫的那種狀態。我剛才提到,我的布上油畫創作源自於西方的水彩畫和中國的水墨畫的那一種靈動和質感,而在我創作水墨畫的時候,我與中國畫家的工作原理也是不一樣的。我採用持續否定的方式,以此產生一種中國文化所強調的「是」與「不是」之間的一種意象。

 

劉國夫,《青苔之上-2》,2024年,紙本彩墨,96 x 177cm

 

郭:我在香港看劉國夫老師的作品的時候,喚起了我很多在我工作上累積的知識。由於我的專長是中國現代主義,當我從去年看到劉老師的油畫個展《昇華之境》,到今年我看到了他全新的系列作品《青苔之上》,我像見證了一位藝術家成熟的轉變和職業發展。他從傳統的西方媒介回到傳統的中國媒介,這讓我想起了從中國現代先驅們學到的,如林風眠、吳冠中、關良、丁衍庸;而香港似乎對水墨畫非常熱衷,就像林風眠在他全盛時期居住在太古城、丁衍庸住在尖沙咀金馬倫道、還有關良在1978年後來到香港舉辦現代水墨畫展;而現在,在3812畫廊,我們看到了劉老師的水墨作品首次亮相。所以我認為,劉老師不僅僅是完滿了他的職業生涯,他也在持續著中國現代主義這個歷史運動,這是關於中國畫家的墨水和油彩在畫布上的信念,還有就是靈活地在不同媒介之間轉換、以創造出不同的語言。

 

許:劉老師的油畫非常層次豐富、深邃,但中國水墨畫很難創造出那種層次感和形象。劉老師,您在水墨創作中如何處理這個問題,以後將如何繼續水墨創作?

 

劉:像我水墨作品的呈現,其實最少用了五、六遍互相之間的疊加,這與我的油畫作品的語言方式是一樣的。這不同於傳統水墨藝術中講究的皴法,或一筆之間描繪春夏秋冬這種直接的狀態,比如說齊白石,他的作品更多的是對現實的一種描繪,只不過有一種他獨特的情趣。

而我從來不試圖去模仿已有的現實,因為可以繪畫的深度太多了。藝術家要提供在這個世界上沒有的東西,所以不能用日常的、大家共識的、共知的經驗去創作。我想強調,很多人會從故事情節、從文學、從哲學、從社會學的角度去找其中的故事或角色,以讓自己進入理解作品的一種狀態,這確實是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視覺本身。即當你在看一張畫的時候,哪怕只有20秒、30秒,這種一眼之間的陌生感,是我們看待藝術作品最重要的理解、最重要的視覺經驗。換句話說,我們不要去試圖用故事或情節去記住一張畫,而是用視覺去記住我們看這張畫的第一印象,一種獨特的視覺感受。

 

劉國夫,《無題 Z-2》, 2024年,紙上油畫棒,108 x 78cm
 
《青苔之上:劉國夫紙上作品展》藝術家對談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