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 | 《抽象 ⸱ 對話》

February 14, 2025
ARTicle | 《抽象 ⸱ 對話》

              3812 畫廊正在展出的「Abstraction in Dialogue」旨在引發一場深刻而富有啟發性的 對話,聚焦戰後⻄方抽象藝術與東方現代及當代抽象藝術之間的交流與碰撞。通過精心策劃 的展覽,作品跨越文化與時代的界限,連結不同的藝術傳統,並鼓勵觀眾探索抽象藝術這一 種具有普世性的語言。本文將介紹參展的藝術家,剖析他們的創作靈感與過程,提供對其作 品的細緻解讀與獨特見解。

 

              抽象藝術的本質,是一場跨越邊界的對話——在可見與不可見之間、藝術家與世界之 間,以及短暫與永恆之間的交流。它帶領我們超越具象的束縛,通過形式與色彩,引領我們 深入探索感覺、情感與思想世界。「Abstraction in Dialogue」匯聚了十二位藝術家的聲音, 他們雖然來自不同的時空,卻在抽象的領域中交織出一場深刻且充滿共鳴的交流。

 

泰瑞.佛洛斯特、鄭嘉盈

 

(由左) 鄭嘉盈,《心洞》, 2024;泰瑞.佛洛斯特, 《六月拼貼》, 2002

「在創作中,我擁有一種完全抽象的自由,我不必受限於任何特定的意圖或想法,而是更傾 向於根據我對當下情境的理解與感受來進行創作。」—— 泰瑞.佛洛斯特 (1915 – 2003)

「在抽象之中,我發現了一個美妙的悖論。儘管每一筆都源自於個人的、即時的瞬間,但它 們合在一起卻超越了時間,訴說著一種沒有開端也沒有終結的語言。」—— 鄭嘉盈(b.1992)

              佛洛斯特的標誌性圓形、半圓形和月蝕元素深受聖艾夫斯壯麗風景所影響。英格蘭南 部崎嶇壯美的景色持續成為他的靈感來源,但他並未直接描繪自然,而是以抽象的形式展現。 鄭嘉盈則透過多層次構圖,探索與影之間的微妙,在人類意識與自然世界之間細 曖昧的空間中來回穿梭位藝術家皆拋開具象的束縛,以抽象表達喚起那些言語無法 捕捉的感與情感。

 

泰瑞.佛洛斯特, 《六月拼貼》, 2002

 

              在《六拼貼》(200年)中,佛洛斯特探簡潔複雜之間的驚人張力。一道 鮮明貫穿黑錨定了充滿節奏能量的色帶。這種具有玩味又深思熟慮的形式平 衡反應了佛洛斯特對對立面迷戀——混亂秩序動態靜止相互。而鄭嘉盈的 洞》(2024 年)帶來一場充滿夢幻色彩的抽象探索,和的幾何與流層次模 糊了現與想的界她巧妙運用光線與透感,作品的形式發出強烈的情感共鳴,彷彿為觀者打開了一超越質界限的想之

 

鄭嘉盈,《心洞》, 2024

 

              當佛洛斯特與鄭嘉盈的作品並,抽象藝術展現了它穿越時間與個人經歷力量。佛 洛斯特大膽而充滿感的形,深深源聖艾夫斯海岸線的自然地貌,而鄭嘉盈的作品則以 飄渺內省的形式與之呼應位藝術家透過抽象這一介,開闢出一的空間,感 受、思與連結不斷延展。這作品提我們,抽象並形式的缺失,而是可性的展現 —— 一場關於、情感與永恆共鳴的深刻對話。

 

馮永基、何鳳蓮

 

(由左)馮永基,《呼吸 (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 2021; 何鳳蓮, 《星光瓶》, 2019

「我的創作不是任何特定地點的風景,觀者雖然不能看出具象的風景,但卻能透過不同心態 觀賞到各異景致,這一抽象表現所展現的是每個人看待世界的心緒。」—— 馮永基 (b.1952)

「型態、本質和面貌透過不同媒介重新建構,正如我們的身份也是自省地流動著。當身份沈 澱到表層之下,逐漸遭到瓦解而變得抽象和原始。」—— 何鳳蓮 (b.1987)

              馮永基與何鳳蓮透過抽象將水墨轉化為傳統與創新之間的橋樑。馮永基的「呼吸」系 列是一場對生命脆弱與無常的思考,在其作品中,濃淡相間的水墨與空氣、顏料和偶然性層 層交疊。在保鮮膜的覆蓋下,顏料積聚與散開,形成如大氣般的形態,喚起由無形力量塑造 的景觀。這些作品模糊了控制與放任、永恆與短暫之間的界限,邀請觀者思考存在那稍縱即 逝的美感。

 

馮永基,《呼吸 (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 2021

 

              相較何鳳蓮水墨視為探索身份化的介。在《星光瓶》(2019 年)中, 色與色的墨跡如波紋般模糊了邊界,映射人類經驗的流性。構圖既脆弱 又充滿力量,帶有後抽象主義能量,同時深深扎根於水墨古老之中。透過不可 預測的流鮮明筆觸何鳳蓮捕捉生命無常萬物間的緊密聯繫。在的作品中, 邊界逐漸消融個體交織成一不可分割

 

何鳳蓮, 《星光瓶》, 2019

 

              馮何鳳蓮的作品織出一場東方與⻄方、過與現在、控制性與自發性之間的 對話。透過抽象,他們的創作超越文本,邀請感受一場思與探索的共鳴

 

蕭勤、馬德升

 

(由左)馬德升, 《如有一寶》, 2006; 蕭勤, 《四元-2》, 1963

「藝術創作並非一定要抽象,但應該有助於建立我們的精神價值......我不僅僅是一位畫家; 我的創作實踐是一種精神上的探索。」—— 蕭勤 (1935 – 2023)

「我想要追求一種更具表達性與抽象的風格,回到藝術本身,去創造全新的藝術文化與面 貌。」—— 馬德升 (b.1952) 

              蕭勤馬德升以抽象為介,將藝術化為對在的思。在他們的作品中,形、 色彩與質僅僅覺的元素,是一種情感與精。這元素在畫中交織、碰 撞,超越了質的層面喚起者內心深的共鳴。

 

蕭勤, 《四元-2》, 1963

 

蕭勤, 《希望-2》, 2021

 

              對蕭勤與圓不幾何圖形,是象徵宇宙統一性與能量核 符號現了他對宇宙生命本質的哲學。在-2》(196年)中,和 的色圓點懸浮景之,這看似簡潔構圖蘊含著動態靜態間的微妙 平衡;希望-2》(2021 年)則展現了一種然不同的能量形式:色與炙熱粉 如星體迸裂強烈宇宙動態力量蕭勤透過這作品,將抽象的與圓 化為對宇宙秩序能量詮釋邀請入一場關於生命希望能量的深層冥想。

 

馬德升, 《如有一寶》, 2006

 

              馬德升的藝術創作深受石頭的象意義啟發,透過石頭現出堅韌脆弱生命轉化 的深神內。在他的作品《如有一》(200年)中,那類人形的岩石緩緩浮於 之中,表面覆蓋細緻的彷彿承載著時間的與自然的力量讓人聯國 傳統畫的空靈和的調巧妙地石頭冷硬質感,使其在中流出 感,展現了脆弱堅韌之間的和。這石頭非靜態,它們現了生命蘊含著 內省在與哲學一」的深刻思,提我們意那些形卻導著生命 運轉力量

 

              作為現代中抽象藝術的人物蕭勤馬德升共同戰了精與藝術表達的 邊界。他們的作品超越了文化與時代的束縛,為觀眾提供了一場既個人又普世的精探索。 他們不將抽象為一種覺語言,其為一個反思與化的空間,探討生命、和無 限的本質,是一種連結心與宇宙個體與永恆的哲學工具。

 

陳頌欣、關蓉而

 

(由左) 陳頌欣,《渡 - 交響風暴奏鳴曲》, 及《渡- 星辰之舞》, 2024

「抽象畫是一場赤裸又意的告白。能保存無以名狀的情感,超越語言和時間。在流動的 人心不斷前進。」—— 陳頌欣 (b.1992)

「抽象我看見無形。」—— 關蓉而 (b.1991)

              陳頌欣而將抽象化為一種有關內省與靈性的共同語言。們以然不同而又 互的藝術語言,探索塑造存在的力量,將個人心世界與普世的精追問為一。 們的作品不表達是情感、信仰與自我發現的容器,提供對精領域的驚 

 

              關而的作品避難所,以和的色調、風格化的自然元素交織成一聲的詩篇在《你可愛的居所》(2024 年)中,她從聖經詩篇汲取靈感,描繪出一個超然的避難所,彷彿那溢滿恩典的伊甸園。粉色與綠色如晨曦映照,輕柔而流動,將空間注入一種超凡脫俗的光輝,讓觀者彷彿置身於一場靈魂的安居之所。關的作品講精神反思轉化為視覺的詩篇, 模糊了信仰、想像與自然世界時間的界限。

 

關蓉而, 《你可愛的居所》, 2024

 

              陳頌欣將抽象生命無常與情感流鏡子。在系列作品「」中,鮮明 筆觸宇宙漩渦捕捉生命化的節奏渡 - 》(2024 年)充滿能 量色、色與色交織同一場關於轉化的秘慶典原始又 充滿輕快歡慶,描繪了悲傷喜悅哀愁之間的微妙。對陳頌欣而言, 抽象是一種靈性的——一場短暫卻深刻的人類連結的想。

 

陳頌欣, 《渡 - 星辰之舞》, 2024

 

              透過們的藝術,陳頌欣而將抽象展為一個冥想與啟的空間。在這信 仰、情感與超越的界限逐漸模糊們提我們,抽象並背離形式,而是一次回情感本 質的程——一場赤裸而富的啟,畫外餘韻猶響。

 

劉國夫、顏耀明

 

(由左)劉國夫, 《花 Z-3》, 2024;顏耀明, 《夜曲》, 2024

「重要的藝術是要建立一個有意的、非具象的一個理想化的、和現實保持距離的一種態。 這種有抽象這字才承擔的重。」—— 劉國夫 (b. 1964) 

「抽象是你認識的世界,也是理解之的世界。」—— 顏耀明 (b. 1995) 

              劉國夫與耀以抽象探索生命的短暫與無常花朵葉片成為化的象,透過、 空與自然形捕捉脆弱而靈性的美。

 

              劉國夫的花 Z-3》(2024 年)展現了哲學莊子的啟發,顏料在畫紙上隨心流 然卻充滿輕輕觸動的想像力,並在心靈深帶來平靜內省。 透花瓣彷彿聲細語,讓人感受生命脆弱與永恆的交織。

 

劉國夫, 《花 Z-3》, 2024

 

              顏耀夜曲》(2024 年)探索了影的相互花朵微光透過灌木葉片 閃耀而出,調喚起光穿謐故事。受傳統的啟發, 耀讓水話」,將不可預測性作為畫的圓花朵喚起原始的情感,彌 合了自控制之間的鴻溝

 

顏耀明, 《夜曲》, 2024

 

              透過抽象,劉國夫與耀了一場關於存無常對話。儘管風格各異,他 們的作品卻彷彿在同一呼吸邀請我們自然世界的脆弱之美,並在生命稍縱即 逝間中,尋覓永恆的響。

 

王劼音、劉養聞

 

(由左) 王劼音, 《幽居(二)》及《綠島時光》, 2017

「當我面對空白的畫時,我會隨先鋪上一些色彩,然後就像『摸石頭河』,一 來。這就像。」—— 王劼音 (b.1941)

「藝術不開抽象。深刻簡約的圖來自於自己獨特的語言符號,如追求的語 言為前提物體,得到的膚淺、表面的形式主義繪畫作。」——劉養聞 (b.1995) 

              王劼音與劉養聞透過抽象新構自然世界,創大膽而引共鳴的構圖戰傳 統對自然和與細的刻畫。位藝術家擁抱似塗鴉放筆觸,為作品原始 生命力與自。他們將化為充滿張力力量動態形式,使自 然成為一發現與的領域。

 

王劼音, 《綠島時光》, 2017

 

              在光》(201年)中,王劼塗鴉式的筆觸強烈力量動態劃 過畫,在大膽而富有張力之中含著傳統文的結王劼音以充滿綠 色和色及捕捉自然的生命力傳統與現代的橋樑的藝術現了傳統水 墨中不性的特質,創混亂與和間的對話。

 

劉養聞, 《皇冠貝母》, 2022

 

              劉養聞皇冠貝母》(2022 年)中對抽象詮釋。他色與黑 色將花朵重鋒利質感。在棱⻆與流優雅之間了一種矛盾卻 和平衡者人們對和與感性的。通過這種破壞的過程,劉養聞將可辨 的形象化為超現在,戰觀突破象,發

 

              透過大膽而充滿感的王劼音與劉養聞了一場關於自然感性與力量的 引的對話。他們的作品拒絕和與而以抽象的語言捕捉自然世界的原始狂 野溢著澎湃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