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東方:泰瑞·佛洛斯特的藝術—1948至2003: 敬請預約
「泰瑞·佛洛斯特是英國最 偉大的抽象畫家之一。」 ——克瑞斯·史蒂文斯,
《英國藝術家:泰瑞·佛洛斯特》, 泰特出版社
3812畫廊宣布於2021年2月25日在香港中環雲咸街開設一個佔地3,600平方呎的全新畫廊空間,藉此慶祝畫廊成立十週年。2021年開年第一展暨開幕展將隆重呈獻重要英國現代及戰後藝術家泰瑞·佛洛斯特爵士(Sir Terry Frost RA, 1915-2003)首個亞洲個展—「日出東方:泰瑞·佛洛斯特的藝術—1948至2003」,展出藝術家於1948至2003年間創作的二十幅壓克力、拼貼繪畫及布面油彩作品。
泰瑞·佛洛斯特爵士(Sir Terry Frost RA)(1915-2003)是英國著名抽象藝術家,受英國南部康沃爾郡聖艾夫斯小鎮(St Ives, Cornwall, South England)引人入勝的大自然地景啟發,創作出色彩豐富的抽象作品。泰瑞·佛洛斯特也是20世紀起源於康沃爾郡聖艾夫斯小鎮的英國現代藝術運動的其中一位重要成員。儘管泰瑞·佛洛斯特在30歲時才開展其藝術生涯,但他的作品受到廣泛研究,是英國最受認可的抽象藝術家之一。
泰瑞·佛洛斯特爵士,圖片來源:泰瑞·佛洛斯特藝術家遺產
根深蒂固馳騁千里 — 泰瑞·佛洛斯特的藝術
菲利普·多德
在戰俘營裡⋯⋯我獲得了極大的靈性體驗,飽受飢餓使我的感知力變得高度敏銳,事實上,我認為這種覺醒從始至終都沒有離開過我。有些時候,我能夠感知到將某部分的我們和自然相連的「真相」。
——泰瑞·佛洛斯特談及在二戰戰俘營學習繪畫的經歷
十餘年間,巴勃羅·畢加索常在工作室裡翻閱一本齊白石的畫冊,他想知道這位中國藝術家究竟是如何通過寥寥幾筆就能夠讓一條魚躍然於紙上。而巴勃羅·畢加索的創作生涯的絕大部分時間都紮根於法國,但他也賴以廣博的遊歷獲得創作的想像力和靈感。
全球化新格局下的藝術世界擊碎了以西方藝術為標杆的幻想,也打破「東方」和「西方」的壁壘,現今我們不難發現,一些最有意思的藝術家,無論他們是來自西方或是亞洲,都是在立足於自身的文化根基的同時,又向外馳騁探索著多元文化。
英國重要的抽象畫家泰瑞·佛洛斯特正印證了這一點,他的作品被倫敦泰特現代藝術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以及加拿大國立美術館等諸多藝術館所收藏,而此次在3812香港畫廊呈現的展覽是他在亞洲市場首次亮相。
(一)
一般人談及泰瑞·佛洛斯特時,都會先從他渡過人生中最關鍵時光的小鎮—英國西南部的聖艾夫斯(St Ives)說起。聖艾夫斯是藝術創作的現代主義的發端,吸引了來自日本、俄羅斯、香港以及倫敦的藝術家。為彰顯此小鎮對藝術發展的貢獻,泰特現代藝術館在1993年於艾夫斯成立了泰特聖艾夫斯美術館。
佛洛斯特自己也認為他的一些創作源於環抱聖艾夫斯小鎮的海景。在這個意義上,抽象與景觀在佛洛斯特的某些作品中產生了交匯。但若僅僅把佛洛斯特創作的精妙之處歸結於聖艾夫斯,又遠遠低估了他的畫作。聖艾夫斯和泰瑞·佛洛斯特的相同之處在於都受到了國際化的影響,馬克·羅斯科(Mark Rothko)曾到聖艾夫斯拜訪佛洛斯特;在戰爭期間忠於建構主義的俄羅斯畫家瑙姆·加博(Naum Gabo)也曾在那里居住;當泰瑞·佛洛斯特被要求從泰特現代藝術館的館藏中挑選一件呈現於自己回顧展的作品時,他選擇了馬列維奇1915年創作的《黑色方塊》(Black Square)。對泰瑞·佛洛斯特而言影響深遠的詩歌也並不局限於英國詩。他受到西班牙詩人賈西亞·羅卡(García Lorca)啟發,創作了一系列精美絕倫的版畫。佛洛斯特深深植根於聖艾夫斯,亦馳騁於不同文化之間。
亞洲的思想對聖艾夫斯而言並不陌生。英國偉大的陶藝家伯納德・里奇(Bernard Leach)出生於香港。20世紀20年代,他和日本陶藝家濱田莊司(Shōji Hamada)一同移居到了聖艾夫斯。他們為這裡帶來了佛教思想與情感,東方美學的追求也從中應運而生。抽象藝術史家、前泰特現代藝術館館長保羅·莫爾豪斯(Paul Moorhouse)甚至說過,如果不明白東方哲學,就無法理解西方的抽象藝術。
(二)
無論如何(別忘了美國抽象表現主義對中國書法的借鑑),泰瑞·佛洛斯特的香港首展讓我們得以在一個新的語境中重新審視,並跳出了泰瑞·佛洛斯特只是一位「英國現代藝術家」的固有標籤,從而可能獲得一些未曾發現的新觀點。
把泰瑞·佛洛斯特60年代的創作與中國藝術家蕭勤、韓志勳同時期的作品放在一起,不難發現他們對幾何,尤其是對圓形的共同迷戀。泰瑞·佛洛斯特和蕭勤對太空旅行和抽象主義之間關係的理解相近,看看佛洛斯特所創作的《黃(月之船)》;或是他們與馬克·羅斯科之間的共同友誼。當我們在亞洲語境中凝視泰瑞·佛洛斯特的「黑色」畫作,會發現他對黑色的運用與探索揮灑自如,東方彷如是他的故土——畢竟白紙上的烏墨是中國藝術的基石。
但這種關聯並不能被簡單理解為形式上的聯繫。正如馬克·羅斯科和蕭勤,佛洛斯特也試圖讓繪畫成為一種精神性的存在——他渴望藉此抓住生命的光輝,把握住對光輝的人生體驗,儘管它是稍縱即逝的。佛洛斯特常被理解為一個單純地創造歡樂氛圍的畫家,但其實他遠比這複雜得多。
在泰瑞·佛洛斯特的畫作中,他的線條和色彩呈現出一些過於成熟的東西,形塑了一種平衡與不平衡間的張力。佛洛斯特自己也說過,有時他會把紅色「楔入」畫中來分離黑白。佛洛斯特作品中常見的懸空形式,既要從空間上理解,也要從時間上理解。平衡(懸念)本就產生於瞬息之間。用中國偉大哲學家老子的話來形容佛洛斯特的作品來一點也不為過:「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高下相傾。」
對比佛洛斯特自己所描述的崇高的精神體驗——他說自己「與永恆碰觸,自己彷彿已是滄海一粟,又化為虛無。」
現今拍賣行可能把泰瑞·佛洛斯特列入了「英國現代藝術」的門類,但將他的藝術呈現於香港,就意味著把他從這個類別中解放出來,理解他作為一個藝術家所創造的連結與美學既根深蒂固又馳騁千里。他的作品既能夠走進亞洲,也能在任何地方落地生根。泰瑞·佛洛斯特,歡迎回家。
泰瑞·佛洛斯特的語錄取自克瑞斯·史蒂文斯的「泰瑞·佛洛斯特」(2000年,倫敦)
泰瑞·佛洛斯特(Terry Frost)、馬克·羅斯科(Mark Rothko)和梅爾(Mell)在彼得·蘭尼恩(Peter Lanyon)的康沃爾故居,圖片來源:泰瑞·佛洛斯特藝術家遺產
敬請預約
-
Terry Frost 泰瑞.佛洛斯特, Untitled (Front and back)《無題(正反兩面)》, 1948
-
Terry Frost 泰瑞.佛洛斯特, Red, Black and White《紅、黑與白》, 1963
-
Terry Frost 泰瑞.佛洛斯特, Blacks《黑》, 1966
-
Terry Frost 泰瑞.佛洛斯特, Suspended Forms《懸浮之形》, 1967
-
Terry Frost 泰瑞.佛洛斯特, June 68《68年6月》, 1967-1968
-
Terry Frost 泰瑞.佛洛斯特, Untitled《無題》, 1968
-
Terry Frost 泰瑞.佛洛斯特, Untitled《無題》, 1968
-
Terry Frost 泰瑞.佛洛斯特, Lilac, Brown and Black《淡紫、棕與黑》, 1969
-
Terry Frost 泰瑞.佛洛斯特, Suspended Colour Collage《懸浮的色彩拼貼》, 1968-1970
-
Terry Frost 泰瑞.佛洛斯特, Suspended Yellow《懸浮的黃》, 1970
-
Terry Frost 泰瑞.佛洛斯特, Stacked Red Pisa《堆疊的紅色斜塔》, 1971
-
Terry Frost 泰瑞.佛洛斯特, Suspended Forms《懸浮之形》, 1971
-
Terry Frost 泰瑞.佛洛斯特, Yellow (moonship)《黃(月之船)》, 1974
-
Terry Frost 泰瑞.佛洛斯特, Black, White Collage《黑、白拼貼》, 1976
-
Terry Frost 泰瑞.佛洛斯特, Summer Collage《夏日拼貼》, 1976
-
Terry Frost 泰瑞.佛洛斯特, Through Blacks《穿越黑暗》, 1981
-
Terry Frost 泰瑞.佛洛斯特, Swing Purple《搖擺的紫》, 2002
-
Terry Frost 泰瑞.佛洛斯特, Lizard Light《蜥之光》, 1996-1998
-
Terry Frost 泰瑞.佛洛斯特, Cherokee《切羅基》, 1997-1999
-
Terry Frost 泰瑞.佛洛斯特, 2 UP《2昇》, 2000
-
Terry Frost 泰瑞.佛洛斯特, Blue Moon Tree《藍月亮樹》, 2000
-
Terry Frost 泰瑞.佛洛斯特, Cinnamon Tree《肉桂樹》, 2000
-
Terry Frost 泰瑞.佛洛斯特, Blue Surge《藍浪》, 2002
-
Terry Frost 泰瑞.佛洛斯特, June Collage《六月拼貼》, 2002
-
Terry Frost 泰瑞.佛洛斯特, Spring Dream《春之夢》, 2002
-
Terry Frost 泰瑞.佛洛斯特, Green Below《下方之綠》,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