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 - 「中間城市」 與香港水墨
徐沛之 | 馮永基 | 何鳳蓮 | 高杏娟 | 黃宏達
10月30日 - 11月27日
-
香港水墨藝術誕生於它獨有的文化和心理情境——它受到當地人的風貌、地理景觀及其置身于不同文化交匯中間地位的影響。本次展覽深入構築香港水墨藝術在2020年這個關鍵時刻所呈現的當代風貌,它探索了這些本地水墨藝術家如何與生活在這個生機勃勃城市的前輩發生對話,向他們致敬,並以此展望獨特而繁榮的未來藝術圖景。展覽探討了“水墨”這個獨樹一幟的東亞藝術媒介如何被用於表達本地身份認同以及對全球性問題的關注。
-
-
香港水墨
許劍龍
香港水墨,得益於特殊的歷史、文化發展脈絡及地理位置,從而衍生出其獨樹一熾的東西方藝術表現。新生代藝術家傾向於創作出與其切身的在地環境相扣連的現代水墨作品。他們不會盲目跟隨西方的表達技巧,而是在東方的傳統手法裹萃取菁華,加以創新的思維融會其中。在市場的角度來看,香港作為一個「中間城市」,無疑為水墨藝術市場建立起蓬勃發展的康莊大道。香港水墨持續吸收、容納外來文化,同時形塑了以其自身獨特視角所出發的傳統回歸,從而在文化上貫通東西。
-
我們希望能瞭解本場展覽中的藝術家們如何定義香港水墨,
以及他們的作品如何與這樣的想法交滙。
-
徐沛之
「香港水墨藝術的風格十分多元,絕大多數香港水墨藝術家都受到了呂壽琨和劉國松這兩位現代水墨大師的影響,沿習了他們的技法和繪畫理論。另一方面,傳統的工筆技法更受到年輕藝術家的青睞,在我的創作中,我嘗試結合這兩種技法。在中國美術學院接受了中國傳統書法和繪畫的系統訓練後,熟練運用『筆』與『墨』的扎實功底構成了我創作的基石。同時,我也常常從呂壽琨和劉國松的作品中汲取靈感,通過繪畫表達我的情感。」
-
馮永基
「在香港,水墨藝術受到多數本地藏家的熱愛與青睞,也因此在眾多藝術媒介中,現代水墨一直被視作為精華。這座城市深深紮根於腳踏東西文化的語境之中,而現代水墨則生動獨到地體現了這一點。我的水墨創作在很大維度上同時受到中國筆墨藝術以及全球普世價值的啟發。」
-
何鳳蓮
「對我而言,我的創作初衷離不開目之所及和筆刷的遊移。我的繪畫宇宙融匯了中國水墨傳統:包括山水、流動的墨水、或輕或重的落筆與紙本的吸收和呈現。除此之外,它還反映出我骨子裡西方文化與香港水墨獨特性的聯結:在紙本、畫布或布料上運用的墨水、咖啡、壓克力和噴漆;體現宇宙主題的水墨畫;現代性與自然、人的心靈與外在旅程的關聯。此次展覽所涵蓋的三件作品真實呈現了這些因素。我很開心能邀請你進入我的無邊宇宙,與我一同探索全新的水墨藝術維度。」
-
高杏娟
「從石濤到克勞德·莫奈,寫生是許多東西方藝術大師共同的繪畫實踐,發展到後來形成了廣義的抽象風格。我大部分作品都是通過寫生創作的,因為它能夠讓我捕捉到環境和自然的氣息——通過對空間的深刻理解,將內在的美感深深植根於作品之中。我的創作與水墨畫所強調的空間感密不可分。得益於我師從水墨大師洪海的學習經歷以及擔任設計師的經驗,我畫中的每一層都捕捉到了隨時間推移而變化的光線,並記錄了當下的心境和情緒,就如同單色的延時攝影。我相信中國畫很少運用到這樣的當代理念,我也很開心能夠通過創作來分享我的獨特視角。」
-
黃宏達
「我一直想探索,人工智能會以何種方式來影響中國水墨這種傳統藝術,也對意料之外和錯綜復雜的成果充滿期待。因此,我嘗試教A.I. Gemini學習基本的中國水墨技法,讓它借此來詮釋並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心景』。 A.I. Gemini所描繪的景觀並不存在於現實之中,然而,這些景觀卻是它在吸收現實世界地理參數的基礎之上,利用人工智能的智慧所創造出來的,一如人類藝術家通過『寫意』(藝術家憑借自發而精神性的創作來抒發自身的想法和情感,這是中國水墨畫獨一無二的核心所在)的方式來呈現其記憶或想象中的心靈景觀。」
-
ARTWORKS
-
-
Kassia Ko, Tracking Light Series #6, 2015
ENQU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