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冠余
概覽
黃冠余,1945年生於北京,祖籍廣東南海。黃冠余於1969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曾師從中國現代繪畫大師吳冠中。
黃冠余1980年參加「同代人畫會」,畫會成員年齡相仿,有相似的生活經歷和學習背景,故稱「同代人」。1984年,他獲得「第六屆全國美術作品展」優秀獎。黃冠余亦活躍於美國、歐洲藝術圈,並曾於芝加哥大學舉辦個展。回國後,他以一種面壁精神重新思考個人的藝術取向,用油畫的藝術語言表達出當代中國的審美意境。
他的作品被眾多具影響力的機構收藏,包括中國美術館(北京)、今日美術館(北京)等。
作品
展覽
出版
Blog
-
ARTpiece | Huang Guanyu's Golden Lotus Pond
2020年10月6日Huang Guanyu, Golden Lotus Pond 2, 2007 Oil and mixed media on canvas, 200 x 150 cm In the biweekly series ARTpiece, we are highlighting...閱讀更多 -
ARTicle | 黃冠余《荷,非荷》
2020年7月31日3812畫廊「ARTicle」隔週精選策展人、學者及藝評家的精彩文章。 ARTicle 07: 本週我們呈現一篇來自黃冠余個展圖錄《荷,非荷》的同名文章,帶您欣賞黃冠余筆下在「似與不似」之間的東方審美意境。 荷,非荷 從明代徐渭的大寫意荷花,清初八大山人獨步古今的墨荷藝術,到近現代齊白石的紅花墨葉與張大千的潑墨彩荷,荷花有「出淤泥而不染」的聖潔,有「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嬌羞,還有「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絢爛。黃冠余畫中的荷,卻有所不同,黑色的荷朵,枯枝殘葉,錯落參差,池塘里看的見荷,卻看不見花,正如黃冠余本人所說「我畫的荷,是荷,又非荷。畫荷的人太多了,畫成像荷的人很多,畫的不像荷的人更多。但是畫的是荷又非荷的人,卻很少,這是一種境界,也是我個人在藝術上的創造。」 黃冠余,《漣漪》,2006,麻布、油彩、綜合材料, 180 cm x 180 cm 是荷,又非荷。似與不似之間,是東方美學的內核,是中西繪畫的界限,更是黃冠余藝術創新和審美追求的體現。 黃冠余用西方油畫這一舶來的藝術手法,本著對中國自古以來的創作理念--在似與不似之間的深刻理解,刻畫出了富有東方內涵的審美意境。正如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在評價黃冠余時說「他的作品足以站在東方和西方藝術之間抗衡。」這種抗衡不是絕然的對立,而是在探索中展現的全新的繪畫理念和個性的繪畫語言。 黃冠余,《大音希聲 2》, 2006,麻布、油彩、綜合材料, 138 cm x 276 cm 黃冠余摒棄了具象的三維空間思維所表現的油畫寫生模式,用平面感描繪出荷葉、蓮蓬、蘆葦、野草、枝蔓相互交錯呈飛舞的狀態,它們姿態萬千,錯亂重生。《大音希聲 2》中的荷桿依然堅挺,在凜冽冷風中頑強抗爭;《金色荷塘 2》中細密的雨絲飄落在殘荷上,感受著「紅藕香殘玉簟秋」的清冷。殘荷雖接近生命的終結,卻堅守這份凋零,用它孕育新的生命,此刻的生命狀態最可貴,最動人。然而這些形象實質又是抽象的點、線、面,其中承載著作者內心湧動的生命情感,對自然的讚禮,對親近自然生命之態的感動。黃冠余借以情感為基底的抽象意志表現其內在淡泊,平和生命狀態,并與荷的姿態互相呼應,在似是而非中脫離了中國傳統寫意藝術的概念,也與西方抽象藝術中的形式主義拉開了距離。...閱讀更多